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

澳門世界遺產之旅下集 (崗頂前地、何東圖書館、瘋堂斜巷、東望洋燈塔、大三巴)@Macau

,對這個地方念念不忘,今年又去澳門多一次,今次花了兩天時間,除了吃吃吃之外,我還喜歡去看看看。


在網上找到這個專題節目,是很知性的節目。


「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,強迫清政府簽訂《辛醜條約》,《辛醜條約》的簽訂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,表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。在西方列強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約情況下,迫使葡政府決定大力開發澳門相對香港落後的經濟;大規模建設,填海造地,修建道路,開始對澳門城市進行規劃;一些公共交通、公共設施等設施的建立,改善了城市居住環境。1911年在澳門的一些中國商人也創立社團,扶助華人弱小社會群體。1937年一個走私販賣人口的團體轉型為從事手工業,大多以爆竹、火柴、神香等產品的生產,對於一般國人的生活水平相對落後。1923-1931年,澳門執行了「填海築港規劃」中的外港工程部分,這是澳門歷史上較大規模的填海工程,再通過幾十年的填海造地,澳門面積增加了三分之一,基本上奠定了現在的都市面積框架。」
http://fantasiamacau.com/?she=傳承與摸索1900-1950

今次住在澳門十六浦索菲特酒店,這個名字幾特別,原來...是一個舊內港碼頭。

地點方便,近十月初五街,所有景點都可步行而到,有少少累 =D





這裡有很多不經意的角落和街景,有時光倒流的感覺,就像古老電影才會見到的場景。雖然,這些破舊的樓房靜靜地析出歲月的氣味,不過它們也可能是危樓。無論如何,這個城市的發展,為什麼好像定格一樣?城市規劃和政府管治之間應該無傾計。至少在垃圾處理,樹木管理和危樓管理上要改善。

夜呣街 Rua do Gamboa





最香餅家 (蘋果日報)

地址:澳門夜呣巷12號B地下A座

電話:(853)28383858  營業時間:10am-7pm

前往方法:從議事亭往下環方向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。
 (蘋果日報) 炭燒肉心杏仁餅。絕迹於各大餅家,省港澳只餘下唯一一間——最香餅家——還有做這款老舊口味。店不在福隆新街大三巴等遊客之地,躲在夜呣巷。路過其中,香氣撲鼻,卻又熱氣攻心。
他們用原粒杏仁製作,新鮮肥豬肉做餡,以炭火烘之。甘脆鬆化,齒頰留香。試過了,不會再回頭吃那些連鎖店的出品。
可惜,這種傳統風味將受考驗,因為澳門政府不再發出炭牌,餅店不能在店內使用炭爐,最香餅家現在不時收到投訴,老闆李老太亦只能讓步,先用機器烘餅至半熟,再放上炭爐烤,減少炭灰,但又能保留炭火香。
但可以預期,在不久將來,這種帶炭火味道的古法杏仁餅,將會消失於澳門的街巷中。」





何東圖書館 Biblioteca Sir Robert Ho Tung/Sir Robert Ho Tung Library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http://www.tdm.com.mo/c_radio/radionpgm10/?p=886

何東圖書館位於崗頂前地之上,毗鄰聖若瑟修院和崗頂劇院。 何東圖書館大樓建於1894年以前,原主人為官也夫人,其後數易其主,輾轉由香港富紳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入。何東爵士逝世後,其後人遵照遺囑把位於崗頂前地三號的故居贈與澳門政府,並捐贈 25,000港元購置中文圖書,建立一所收藏中文書籍的公共圖書館。 2005年7月,何東圖書館大樓作為"澳門歷史城區"的一部分被列入<世界遺產名錄>。









崗頂前地 Largo de Santo Agostinho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http://www.tdm.com.mo/c_radio/radionpgm10/?cat=1&paged=4 
走過聖若瑟修院所在的三巴仔橫街,右轉行到 夜呣斜巷就可以見到充滿南歐風格的崗頂前地。 崗頂前地上座落有 崗頂劇院,聖奧斯定教堂,何東圖書館等著名的建築物。
  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,又名聖奧丁前地,這個前地雖然占地不大,但自然環境清幽典雅,人文景觀薈萃,再加上由碎石鋪成的波浪圖案路面,散發着濃郁的歐陸情調,置身其中,讓人感到無盡的悠閒舒適。2005年7月,崗頂前地作為 "澳門歷史城區"的一部分被列入<世界遺產名
錄>。












福隆新街 Rua da Felicidade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澳門的街道-福隆新街。福隆新街位於澳門半島西南,西北起自白眼塘橫街(福隆下街)、清平街和清平巷交匯處,東南止於紅窗門街,是一條相當出名的老街~
福隆新街是整個福隆新街區(也稱為福隆坊區)的主幹道, 福隆新街區由色情、賭博、鴉片等行業帶動,歷盡滄桑,見證了澳門近代以來的發展歷史。過去福隆區內,包括:福榮里、福寧里、蓬萊新巷、清和里、白眼塘等,都是煙花之地….澳門禁娼之後,福隆新街的“花事”蕭條,留下的座座空樓卻成為了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青樓建築群….





祥記麵家



大三巴 Travessa de S. Paulo/Ruínas de São Paulo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澳門的街道-大三巴街。大三巴街得名 於街道上著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(即大三巴牌坊),這條街以賣草地街為起點,南至草堆街和高尾巷上端,向北伸延至長樓斜巷與富運台之間,至花王堂街為止,是 通往澳門地標 ── 大三巴牌坊的必經之路。大三巴街其實分成南北兩段。北段街道以售賣家具、古董陶瓷和小型工藝等商店居多;南段街道以葡式碎石路鋪設而成,人流眾多,街上開設了不少傳統手信餅店,因而被稱為“手信一條街”…

澳門的街道-戀愛巷 Travessa da Paixão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在大三巴街與大三巴右街之間有一條小小的斜巷,名為戀愛巷,這條斜巷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。戀愛巷的葡語名(Paixão)除有愛戀和迷戀等意思外,還有受難的意思,由於這條巷鄰近大三巴牌坊,學者推斷其本意可能與耶穌受難故事有關,譯為中文時,卻演變成“戀愛”這個浪漫又迷人的名稱。正因為戀愛巷的美麗、浪漫和神秘,除了旅客會慕名前來溜達之外,戀愛巷也曾經成為許多著名電影的取景地…

CLICK收聽節目: http://new.tdm.com.mo/c_video/
play_audio.php?id=1980


瘋堂十號創意園 (U TRAVEL)
http://travel.ulifestyle.com.hk/DetailSpot.php?id=ADMRZREvA3I

瘋堂十號創意園與仁慈堂婆仔屋相鄰,面積逾 650 平方米,前身分別為廉政公署和環境委員會的辦事處,其後改建成藝術中心,旨在推動澳門文化發展,並設多個展覽廳展示澳門藝術的魅力。此外,創意園劃設多個課室以開辦工作坊、講座和座談會等,令澳門的藝術文化能有所傳承創新。

創意園內的花園、牆壁、各個小房間的藝術品之主題形式各異,可謂琳瑯滿目,恍若藝術百寶箱。創意園更逢雙數月的第二個周末舉辦「瘋堂天地」活動,既設露天酒吧,又邀請不同本土藝術家前來表演擺賣,令望德堂區更富文化氣息。






瘋堂斜巷阿婆屋 Albergue-1601/仁慈堂婆仔屋 Santa Casa da Misericordia Albergue
http://www.getreadyhk.com/leisure-and-fun/weekend-trip/macau-trip/item/623-albergue-1601-restaurant
(U TRAVEL)
仁慈堂婆仔屋,前稱為婆仔屋,是澳門的文化創意空間。婆仔屋坐落於瘋堂斜巷,是兩幢百年黃色葡式建築,前有一小庭院,植有兩棵老樟樹,環境清幽美麗。婆仔屋於日本侵華期間為「貧窮者之家」,收留難民和窮人,亦有說這兒是老人院,因住滿婆婆,而得名「婆仔屋」,婆仔屋空置後,曾成為澳門藝術文化工作者「婆仔屋藝術空間」的基地,現時已搬往牛房倉庫。

現時的仁慈堂婆仔屋內置的文化創意空間,是藝術表演、展覽的場地,也是培訓本地創意人才、展銷本土創意產品的基地,政府有意將望德堂區打造為創意產業區,而婆仔屋就是其主軸之一,是澳門的創意基地,想認識澳門本土藝術,便要到此一遊了。




 

聖美基街 Rua de S. Miguel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澳門的街道-聖美基街。 聖美基街南始於水井斜巷、聖祿杞街和景觀里,北至瘋堂斜巷、馬忌士街。聖美基街過去這一區的衞生環境較差,各種疾病橫行,政府整頓之後在1905年將這裡打造成現代街區,建成六條縱橫交錯的新路,奠定了今天所見的望德堂街區格局。由於這個區域是許多天主教教徒居住的地方,所以聖美基街就是取自天主教天使長之名…





馬忌士街 Rua de Eduardo Marques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忌士街北始於西墳馬路,南至瘋堂斜巷處與聖美基街相接。這條街原名”病人院街” ,在1933年為了紀念澳門總督馬忌士,更名為“馬忌士街”。 其實早在"病人院街"更名為馬忌士街之前,在盧九街附近,已有一條與馬忌士街葡文街名完全相同的街道。不過,這條同名街道的中文街名却譯作“馬記士街”, 與馬忌士街僅相差一字…







 瘋堂斜巷 Calçada da Igreja de S. Lázaro 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澳門的街道-瘋堂斜巷。瘋堂斜巷位於澳門半島中部的斜坡路,東始於和隆街、若翰亞美打街,西至鏡湖馬路、高園街和新勝街。
瘋堂斜巷以“瘋堂”命名,是為了紀念曾於此開辦的痲瘋病院,也是西方在中國設立的首間傳染病醫院。此後,又在痲瘋病院附近搭建了一座木製的簡陋教堂安放聖母像,這座教堂就是望德聖母堂的前身,因此望德聖母堂又被稱為"瘋堂"或"發瘋寺",由於聖堂所在的位置剛好是傾斜的街道,「瘋堂斜巷」之名就這樣約定俗成流傳下來…



「瘋堂 ~望德聖母堂」



禮記雪糕





東望洋燈塔 (6月10-11日開放內部參觀)

http://www.tdm.com.mo/c_radio/radionpgm10/?cat=1 (澳門電台專題節目網頁節錄)
 東望洋炮台又稱為松山炮台,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之上,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的一部分。 東望洋砲台內還建有聖母雪地殿教堂 及 東望洋燈塔這三處被稱為 東望洋山上三大名勝古蹟其中燈塔松濤也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。 2005年7月, 東望洋砲台,東望洋燈塔 及 聖母雪地殿聖堂 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"世界遺產名錄"。   
東望洋炮台修建於1622 年, 1637 年擴大增修,1638年完工,裡面建有哨房、火藥庫、樓塔等東望洋炮台一直被列為軍事禁區,不得擅進,祗有每年的85日聖母誕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予公眾進入。1976年,葡國軍隊撤出澳門,炮台才成為旅遊景點,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
東望洋炮台內的聖母雪地殿聖堂也建於1622年,教堂內供奉有雪地聖母和護衛航海的聖人若翰洗者的聖像與畫像。聖母雪地殿教堂主色為白色,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,帶有17世紀葡萄牙修院的建築風格。
聖母雪地殿聖堂旁的東望洋燈塔則建於1864年,1865年正式啟用。1874 月,燈塔曾因風暴受損,經過重修後於1910 年重新啟用,一直至今。 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,燈塔總高15 米,燈塔所在地面位置的座標值亦是澳門於世界地圖上的地理定位。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精選文章

夏日維京:挪威 DAY 1

挪威奧斯陸 (OSLO) ~~~~~~~~~ 今日由芬蘭赫爾辛基到挪威奧斯陸。我們住在經濟實惠的Citybox Oslo,一出火車站左面第二條直街,我們住在頂樓還有天窗呢! 雖然已是七月中旬,下微微雨,冷冰冰的空氣加入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