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8 Home
Croatia/Hrvatska(Hr);
Bosnia and Herzegovina/Bosna i Hercegovina (BiH) 2017
今次旅程除了好似火焰山攝氏42+度,加上人山人海以外,其實都很不錯。我最大的發現是1990年代前南斯拉夫解體後,這個擁有超過六個種族及四大宗教的巴爾幹半島大國國民,不惜以內戰來爭取成立自己民族的樂土。真實的戰爭一直和我很遠,在戰爭中我應該也難以生存。但是,我看見戰爭過後兩國政府怎樣發展國家,國家人民的心態和待人接物的態度。克羅地亞已發展得很不錯,善用接近意大利和東歐的地理位置,發展急促,還進入歐盟。每年夏天,大批歐洲人南下享受陽光與海灘,美酒佳餚。而波斯尼亞只能分到克國Adriatic sea 幾十公里的海岸線,在巴爾幹半島中成為磨心,東面的國家要找住她,不肯放手,激烈的內戰和種族清洗後,人民變得謙和有禮,不過,發展水平落後,年輕人不再留在國家,有很高的失業率,國家內政問題多多,國家基建及旅遊發展緩慢,子彈孔危樓處處,市民仍然停留在廿年前風光的冬季奧運會,津津樂道。年輕人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,但波國政府卻留不住年輕人,國家有很大責任。我生活在香港,我竟然明白他們的想法。
為什麼我會放棄斯洛文尼亞和黑山共和國呢?其實我也想去。不過,幸好我決定去克、波克這兩國,看到兩國很大的對比,這一點是最精彩的部分,是我從來沒有預計得到的。當初會怕自己一個人不如只去克羅地亞,因為波斯尼亞似乎不太熟悉,但我聽過「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莉葉」,當時我已很好奇,同自己講話大個左要去這地方,所以,嘗試計劃了這行程。波斯尼亞真的令我更有感而發,值得一去,雖然常常只有我一個亞洲人在路上,其實都安全既。我也有機會和伊斯蘭教英國旅客食飯,感受到他們(我們)會被西方人歧視。
綜觀今次行程,覺得在歐洲生存要三大條件:
1、金錢:
就是什麼東西也要花錢,小心計劃一下怎樣兌錢,在銀行排隊?在櫃員機?簽信用卡?
始終是有euro 比較容易流通
比tips就按他們的表現和你荷包的狀況,始終是對他的肯定。
2、時間:
習慣上,他們都做完一個客才做另一個,不過,在過程中,他們會不斷和其他員工熱烈溝通。
3、禮貌:
說什麼事情盡量要有眼神溝通。入到店內say hi and say thanks
and bye。在餐廳坐下,等三至五分鐘就會有人主動招呼你,會拿餐牌,讀五分鐘後,侍應生回來問你落咩order,想飲什麼之類,點菜最好一次過,他們都講究食物上菜的次序和餐具。之後,拿飲品安慰一下,之後,又等十分鐘才拿食物來到你面前。而食物份量充足,可跟面包、薯條或boiled potatoes,按不同餐廳有不同的配菜。食到一半例排問好不好吃,禮貌上都會說好吃。吃完後就來收碟,此時就順便說埋單,否則等一段時間。食飯時間很多人,他們不會搭枱,如有五六個人一起吃,多數坐長桌。他們不喜歡分享食物(其實我都不喜歡),一人一碟,各自付款也是平常事。總之,由始至終都應該是同一個侍應生幫助你,不應揮手叫人過來,全部用眼神和笑容去叫他過來,一定要說謝謝。因為侍應生也很忙,事實上很少侍應生,他一個人去照顧十張枱也是平常事。
對於文化和衣著:
我覺得克羅地亞古老一代的男人,會有很強的自尊感,會不留情面責備後生女,但我看到的一件事,那個後生女其實都沒有錯。他們都會以懂英語而非常自豪。在歐洲人工高地位高的人才會說英語,可能已是他們第四、五語言。因此,如果你是華人,只要有信心的說英語,他們會對閣下另眼相看,不敢欺負你。但是,如果你EEOO,說英文聲音太低,他們會批評你,說他們聽不到。所以,有信心說英語,應該無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