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豐給我的印象就是荃灣地鐵站的南豐中心,香港由戰後大批商家帶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員來港興建廠房,當時有不少人從事紗廠和紡織的工作,身為最早開發的新市鎮之一的荃灣,大部分也成為了基層的工廠妹,做就了當年即六、七十年代的 Made in Hong Kong 香港製造。
由國內改革開放以來,一直到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的生產成本特別是工人的工資不及國內的便宜,開展了香港工業北移的歷史,很多廠房也逐漸完成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的歷史任務。這才是我比較熟悉的一部分。
因此,今天可以過來看看,了解一下當年荃灣的狀況,也順道了解一下未來DSE地理題目,所以,就進行了初步的考察。
外牆由著名的MURAL ARTIST, VHILS 把當年的女工樣子雕刻出來,特別有一種懷舊風味。
VHILS
南豐發展設計部助理總經理盧智恆表示,團隊利用天橋和內街連接昔日3個獨立廠房,成為四通八達的建築群,體現「城中城」概念,「改建了六廠少許,加設入口,串連青山公路和白田壩街,增設內街『白田壩里』」。
想知更多這一個地方可以看看報導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